阿里巴巴数字经济 助力农村转型发展
即将以千亿美金估值上市的阿里巴巴,不仅自身体量巨大,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它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是空前的。
27岁的河北农民黄建桥,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销售箱包的网店,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7年前跟随父母出门打工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司机的工作,工资是月薪600元。
“现在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箱包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家周边的县市,能看到很多大爷大妈从农田回来下单的现象。”黄建桥所说的现象,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农村都同样发生着。因为起步门槛低,在一些先行者的带领下,不少农民专职在网上开起了店,一些地方还因此出现了专业的“淘宝村”。
按照阿里巴巴定义,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村庄才能称为“淘宝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的湾头村便是其中之一。全村1700户人家,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家在做淘宝,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店家约有二三十家,全村草编柳生产产值超过1亿,其中60%是通过淘宝网销售。
阿里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已有类似的“淘宝村”20个左右。截至2012年仅在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淘宝、天猫上注册的农村网店数,就超过了160万个。
在种地和打工之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因此找到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阿里巴巴带来的数字技术,让他们第一次可以这么便利与低成本地面对市场。
阿里巴巴带给农民的数字技术红利,引起了政府的兴趣。一些政府部门把各地特色农产品组织起来,进驻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政府官员们办起了专门的农村电商培训班,教授农民如何利用互联网把东西更好卖出去。截至2014年5月,淘宝网“特色中国”已正式开通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地方馆共34个。另有几十个地方已向淘宝特色中国团队提交了申办材料,排队等待开通。
大量农民在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上“淘金”,似乎也指明了农村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新方向。中国社科院专家汪向东说,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已到了由城市向农村拓展和推进的新阶段。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交易手段,它更可以助力三农、扶贫、民生、经济发展与转型、城镇化等经济社会主要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