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联网更有效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实现企业营销目的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we can more effectively meet the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customers,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腾讯的三种风险与阿里的四重挑战


                                                 

     IT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从事金融业,建立互联网金融帝国,就一定要在基本功上持续投入。例如账户体系和支付清算体系。

  如果IT企业不能在线解决“你是谁”和“你要把钱放在哪里”,那么所谓互联网金融就一定会在中后端从线上走到线下,重新委身于传统金融机构。所谓创新,很难对传统金融构成颠覆性的挑战。

  而这些问题恰是由其传统优势所造成的:腾讯的优势在于用产品吸引大量用户,但这种优势却让其不善后端处理;阿里的核心优势是传统电商的解决方案,但这也造成了今天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必须艰难转型。

  IT企业,“你是谁”?

  IT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从事金融业,建立互联网金融帝国,就一定要在基本功上持续投入。例如账户体系和支付清算体系。从事金融服务一定需要认识到:你是谁?你要把钱放在哪里?也就是说,金融一定是为真实的自然人或法人,提供资金在时间和空间配置上最优配置的可能。

  试想,如果IT企业摆脱第三方地位,为其非实名的虚拟账号提供支付服务,本质上IT企业就潜在地代行央行[微博]职能了,这是对法律体系的挑战,非账户体系的支付甚至会涉及到真实交易还是洗钱的问题。

  唯独账户能解决“你是谁”这个本质问题。

  阿里对其电商拥有相对完整的账户大数据,因为淘宝、天猫和阿里是需要线下真实工商执照或身份证信息才能注册运营的,但阿里所掌握的买家的信息并非账户信息,根源在于支付宝不需要实名注册。阿里也无从了解和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信息,该账户信息在开卡银行的大数据系统中。阿里或有能力对其电商提供小贷,但却缺乏足够能力为买家提供消费信贷支持。腾讯或百度很可能还没有建立完备账户系统的设想。

  如果IT企业不能完成“你是谁”的甄别,那么加载盈利模式就岌岌可危,即便加载了盈利模式也同样不靠谱。IT服务如此庞杂,客户难有忠诚度或黏性。脱离了账户体系的互联网金融,是将大厦建在了流沙之上。

  “你要将钱放在哪里?”是在认清了你是谁之后,为你所提供的资金跨期跨区域的配置,这必然涉及到支付清算体系。

  目前央行的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大额实时支付、小额批量支付和支付清算系统等,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接入这些体系的基本前提必然是金融账户。无论IT精英有多强的想象力,都不可能设想一个匿名账户有接入央行支付清算体系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大额支付的日均交易额接近10万亿元,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除了中国银联和支付宝之外,其余所有第三方支付都不具备跨行转接能力,这些机构如果遭遇银联和支付宝的激烈竞争,可选的方式就是向央行支付清算体系求助,但如果IT企业尝试以绕过建立账户的方式直接赚钱,那么这种求助就失去了可能性。

  可以看到,如果IT企业不能在线解决“你是谁”和“你要把钱放在哪里”,那么所谓互联网金融就一定会在中后端从线上走到线下,重新委身于传统金融机构。所谓创新,很难对传统金融构成颠覆性的挑战。

  微信:用户不等于账户

  这是微信现在最大的问题。如果微信不引导其用户绑定银行卡的话,那么微信转向金融的可能性就会被局限在非实名的电子现金等小额支付领域。

  用户是否绑定身份识别和银行账户,决定了用户的黏性和可商业化的难易。作为淘宝商户对淘宝的黏性是最强的,银行卡持有人对银行的黏性次之,微信用户对腾讯的黏性再次之。

  对IT企业而言,软件客户通过绑定身份成为真正账户的方式大致有两类,即前置绑定和后置绑定。

  前置绑定是指特定的互联网服务必须和账户绑定才能提供服务,如支付宝,必须绑定银行卡才能使用;后置绑定则指特定的互联网服务不需要绑定账户即可提供服务;比如微信,作为独立软件先有客户,然后腾讯才开始尝试将其和银行账户绑定。

  与银行和支付宝相比,微信不具有客户信息,后置绑定银行卡的成功几率通常也很低,并且财付通并不和商业银行信用卡数据中心物理直联,资金集聚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腾讯现在只能通过后置绑定实现从用户到账户,但后置绑定的缺陷是明显的。

  当你打开微信的“我的银行卡”时,可以看到其中罗列着手机话费充值、理财通、彩票、微信红包/Q币充值、电影票、嘀嘀打车等多种功能选择,这清晰地折射了微信对QQ优缺点的继承,对银行卡绑定、手机绑定等多种后置绑定的尝试,以及其他大量无需中后端支持的在线服务。但如果我们打开银行卡或者支付宝,上述纷乱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只会出现账户金额和可售金融服务。

  因此,如果说银行账户和前置绑定客户可以成为互联网支付账户,后置绑定客户则更容易成为小额支付的电子现金、电子钱包。

  目前微信携手京东商城、大众点评等,存在着三种风险,一是微信仍仅仅充当了接入端口,将微信用户更有效地向京东等推送而已,但这不意味着腾讯自身中后端能力的增强。二是京东、大众点评等,也同样面临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徙,在这方面他们并不比淘宝做得更出色。三是淘宝/阿里和京东的客户重叠度究竟有多大,或者说微信+京东的模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动了淘宝的奶酪,仍不清晰。腾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传统的IT企业,还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

  阿里转型的考验

  阿里要成就互联网金融事业,必须要摆脱其“传统电商”的身份实现转型。

  首先是从PC端走向移动端。我们预期终端的争夺,未来将集中在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终端,和以电视为代表的家庭终端上。淘宝和阿里至今看起来仍然是以PC+Web为主的企业,要实现向移动端+App的惊险一跃并不容易,尤其是支付宝走向移动支付,需要比较漫长的市场导入期。

  第二,支付宝有必要向零售金融销售平台转型,从销售商品为主的网购,转型到销售金融产品甚至文化传媒娱乐产品。因为网购商品市场增长毕竟是有限的,同时网购严重受制于商品质量和物流配送的制约。

  而余额宝已经证明了这种转型尝试的巨大成功。

  第三,是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转型。

     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目前线上仍然只有不足8%的占比,并且并非所有的产业、产品和服务都可以被互联网化。因此马云必须走到线下来拉客,重视和争取这至今仍然庞大的线下市场和客户。

       这个转型会非常具有挑战性,线下商家的竞争,线下数千家收单机构的竞争本来接近白热化,拉客何其难!快的和嘀嘀打车软件的烧钱竞争,不仅折射了未来商务收单方式的多样化,也可能更大程度上折射了马云的这种思考和尝试。

  第四,是从无尺度空间向有尺度空间转型。所谓有尺度和无尺度,是复杂网络系统的术语。大致可以说,目前纯电商几乎都活在无尺度空间。马云尝试收购高德地图mapabc,传递了巨大的野心。数字地图搭配目前的淘宝/阿里体系,使马云可能具有优化和整合目前已有的物流行业,优化格栅化仓储和物流配送的节点与流程的能力,能观察商品和资金如何流动的全貌和细节。这为其整合仓储、物流、资金流之后,向前端移动,整合非常棘手的生产端提供了巨大可能。网络世界走向有尺度网络,这将拉开互联网对线下传统产业整合的序幕。

copyright © 江苏易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